最近在看鲁豫新一档的全女性圆桌谈话类节目《豫见她们》金牛股,第一期嘉宾是今年爆火的脱口秀演员步惊云和王小利。
她们的经历和性格截然不同:35岁的步惊云已婚已育,大大咧咧;45岁的王小利未婚未育,安静沉稳。
但她们有个共同点,就是活成了没有被规训过的“自然人”的样子。
这种“自然人”的特质,在目前的女性群体中,实属稀缺和罕见。
这一期对谈酣畅淋漓,女性原本就可以有很多种存在的样子,可以温柔也可以强悍,可以文静也可以泼辣,可以优雅也可以疯癫,可以结婚也可以不结婚,可以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,只要自己开心就好。
所以我想讲给大家听。
步惊云是脱口秀界的老牌选手了,但今年,她的段子格外“炸”。
一开场,她就抛出了一句让全场沉默的话:
“前段时间,我出轨了。”
接着话锋一转:“在梦里。”
然后调侃观众:“看给你们吓得,大气都不敢出。”
步惊云大胆承认,自己是个“很好色的人”,但是大家可以放心,她再“好色”,都不会引起男性群体的恐慌。
因为她不会去男厕底下偷拍,不会去尾随夜跑的男人,不会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男的长得帅就过去言语骚扰。
男人不会因为害怕一个“好色”的女人,就不敢走夜路、结伴出行,或者在门口摆一双高跟鞋。
相信女生都能听出来,无论是梦中出轨,还是女性好色,都是一种性别转换下的“反讽”,非常巧妙。
步惊云说,她知道,此刻的她一定特别像个“精神病”,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,不允许女性公开地谈论“性”。
她从小就被灌输,女人最重要的就是名声和贞操,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她不懂,心想贞操是啥操?和眼保健操一样吗?
长大后发现金牛股,不一样,眼保健操更有用。
所以,当她看到新闻里,一个女孩因为被造黄谣跳楼自杀,觉得特别魔幻,这可是2025年啊,机器人都能上太空了,这种新闻让她觉得,仿佛看到机器人裹着小脚上太空了。
正因为女性的欲望羞耻太严重了,她必须挑战这个话题,不停地讲,不停地讲,讲到所有人都“脱敏”,讲到一个女孩面对黄谣,可以理直气壮地反击。
“疯癫”、犀利,是步惊云在脱口秀舞台上最突出的特点,在《豫见她们》中,她说,非常欣赏自己这一特质,因为疯癫是一种很美好的精神状态。
疯癫,意味着不可控,意味着不会被轻易拿捏,这让步惊云的职场、婚姻之路,都走得很顺利。
她从小就特别想结婚,特别喜欢小孩,因此大学刚毕业就结婚了,但她对丈夫、公婆都没什么特别的要求,只要尊重她就可以。
由于她够“疯”,丈夫、公婆知道惹到她的后果是什么,所以的确足够尊重她。
职场上也一样,如果有男领导无视她的拒绝,劝她喝酒,她就会邪魅一笑,说:好,喝,我这个人喝完酒就喜欢把领导的八卦到处说!
而且有时候,某些男领导还一边劝酒,一边不怀好意地盯着她,她察觉到,就会反客为主先“骚扰”对方:领导,你喜欢我?来,我坐你腿上!
步惊云形容自己是“一种可控范围内的失控”,她自己心里有数,但旁人会因为无法预估她的下一步动作,而对她有所忌惮。
她能够成长为这样浑不吝、张牙舞爪的性格,是因为她妈妈也是这样的人,小时候,邻居不怀好意地对她说:你妈妈是母老虎。她听了不但不伤心,反而很骄傲,因为妈妈是“母老虎”,她就是“迷你老虎”,多威风啊。
妈妈对她的另一个影响是,从不吝啬对她的夸奖,甚至经常夸到她都觉得离谱的程度。
比如她给女儿买了架钢琴,她妈妈先是开心,接着就哭了,说她要是能在步惊云小时候给她创造这么好的条件,步惊云现在早就上春晚了。还说,就怪她没给步惊云找个好爹,要是找赵本山,步惊云的喜剧成就肯定更高。
步惊云:妈,你跟赵本山能生出我?妈妈大手一挥:这你别管!
妈妈给她的爱,她也传递给了女儿,女儿和她一样自信、大方、勇敢。
女儿8岁的时候,她带她去游泳,看到一个小男孩拿着水枪滋一个小女孩,小女孩被吓得哇哇哭,男孩妈妈跑过来,对小女孩说:哥哥这是喜欢你,想跟你玩呢。
这时,步惊云女儿冲过去,一把夺过男孩的水枪,塞到小女孩手里说:来妹妹,该你喜欢他了。
从步惊云母女三代人身上,我看到一种原始的生气勃勃的姿态,她们没有被打压、束缚过金牛股,所以能释放出自己最真实的性情。
王小利呢,则有一种几乎不可能在45岁的人身上看到的童真。
她从不攻击、为难自己。有一次赛后录制脱口秀小会,录到一半,她觉得有点累,就回去休息了。
如此洒脱随性,让步惊云都羡慕,她发文写道:
“我们笑死了,补录了好多空气小利姐的镜头,王小利,我爱你,你教会我人随时有入局和出局的自由。”
之前长达10年的时间里,她都没有上班,和父母生活在一起,累了就睡觉,醒了就出门逛逛,偶尔看书、写字,反正想干嘛就干嘛。
她在段子里说,有个朋友早上6点起床给老公孩子做饭,拍照发到群里,朋友们都在赞美她,只有她没回复,因为那时她还没醒,后来那个朋友就艾特她说:这种有老公孩子的幸福,是你没办法体会的。
大约中午12点的时候,她才看到群消息,然后慢悠悠地回了两个字:刚醒。
谁懂这两个字的杀伤力啊!我完全能想象那个朋友看到后的表情。
王小利对任何消耗自己的事情,都有一种天然的警惕和防备。
毕业后,她上过一段时间的班,但发现哪儿哪儿都不顺,比如在酒桌上应酬时,她不知道该说什么话,不会给领导敬酒,整个身体都是紧绷的;再比如她不明白为什么准时下班、按规定休假,都好像是犯错一样。
实在适应不了,她选择离开职场,过一种“啃老”的生活。
对待恋爱和结婚,她也秉持相同的态度。即使恋爱对象很帅,她也很难长久地谈下去,因为她发现,维持一段关系,是需要妥协让步的,她不愿委屈自己,慢慢就走向分手。
不婚不育这个决定,是王小利三十一二岁的时候做出的。那时候身边的同龄人都结婚了,她花了一周时间,最终确认:走入婚姻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,每个人都只活一次,就算浪费,她也要浪费在自己身上。
平静、自由、自洽、和谐,是王小利给人最直接的观感。另一位脱口秀演员小帕说,她好想好想成为这样的人,因为王小利和自己是自己人,而小帕呢,却总是在不由自主地霸凌自己。
鸟鸟直接说,王小利是她的精神图腾。
一个女孩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,才会成长为这个样子?王小利的家庭给了我们答案。
“小利”这个名字是她妈妈取的,含义是“有小小的顺利就可以了”。
从小到大,王小利的父母会尽量给她创造最好的条件,但不会要求她用好成绩来回报,考差了也没关系,就是很自然、很单纯地爱她。
她有个弟弟,但她从来没感受过什么是“重男轻女”,反而,她才是更受偏爱的那一个。
妈妈怀着弟弟的时候,听到院子里的叔叔阿姨逗她,说他们有了弟弟就不爱你了,妈妈立刻跟她爸爸商量,说以后要更爱姐姐,不能让她觉得被忽视了。
弟弟出生后,他们真的是这样做的。家里的剩菜,弟弟吃,脏活累活,弟弟干,全家人包括弟弟一起宠着她。
有时候妈妈会坐在沙发上看着她,她问妈妈在看什么,妈妈说,我好为你感到骄傲。她错愕:我不是一事无成吗?
父母创设的这种环境,让王小利觉得,自己不需要做什么特别的事情,她的存在,就已经是一件让父母骄傲的事了。
决定一辈子不婚不育后,她给父母打了个电话,他们只问了一句话:“真的想好了吗?”她说想好了,父母便说:“那你就这样做。”
至于养老等现实问题,她和父母一样都特别乐观。她妈妈经常关注一些养老机器人或养老社区之类的新闻,告诉她,以后科技发达了,养老问题好解决得很。
怪不得有网友说,王小利的家庭像“科幻片”,羡慕两个字,我已经说倦了。
节目中有句话特别好:
“我们现在觉得,她们很特别,很罕见。有没有可能有一天,这样的故事被讲述得更多了,我们就觉得女人就这样,就应该这样。”
是的,传统教育要求女性按照同一种模板长大,要温柔,要文静,要贤惠,要优雅……
如今,越来越多的步惊云和王小利们,让我们看到,隐形的模板早就应该被击碎。
如果有人指手划脚,评价“没个女孩样”“不守妇道”,我们可以翻个白眼,像步惊云那样回击一句:
妇道是个什么道?我不鸡(知)道!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